ad
首页 >互联 > 列表

从一方药圃到千亿产业——安徽亳州以中医药立市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栏目:互联   发布时间:2023-10-20 11:24  来源:光明网    阅读量:8935    

1800多年前,神医华佗在沛国谯县辟下第一方药圃。自此,这座城关于中医药传承发展的故事就生生不息、从未间断。

“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至明清时期,亳州已成为全国四大“药都”之一,从清代诗人刘开描绘的家家户户芍药花开的盛景可见一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时至今日,亳州中药材种植面积已破百万亩,中医药产业规模超千亿元,形成了“百万药农、十万药商、千家药企”的强劲发展态势。“过去的亳州因中医药而兴,今天的亳州以中医药立市。可以说,亳州发展史折射着中医药演进史。”亳州市委书记杜延安这样表示。

蛇皮袋背来个中医药之都

20年来,亳州市沪谯药业有限公司始终与亳州市中医药发展同频共振。

“今年产值预计将达8亿元的沪谯药业,同亳州诸多药企一样,起始于一只蛇皮袋、一辆小板车。”沪谯药业总经理王其丰向记者讲述了公司的创业故事。

20世纪90年代,亳州掀起中药贸易热潮,售药大棚布满城市街巷。更有一大批亳州人肩扛蛇皮袋,手推小板车,走街串巷,跑遍全国。

“一时间,满世界都是亳州人在干药材生意。亳州人勤劳又厚道,迅速在全国药材市场站稳了脚跟。”亳州市药业发展促进局局长王林介绍,贸易热潮中,一批“黄芪大王”“白芍大王”“甘草大王”等相继诞生。

在亳州市内,药材街一时风头无两。一大批亳州人从田间地头收来中药材,进行简单加工后,到药材街出售,也由此诞生了一批为中药材切片的“切药人”。

靠贸易起家的亳州人,随后将目光投向了生产,2000多家中医药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2022年,亳州中医药产业规模达1664.1亿元。

沪谯药业也是亳州产业升级的参与者。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自主研发了全流程可追溯管理系统。“只需扫个码,就可以将药材追溯到田间地头。”王其丰向记者演示。

与此同时,沪谯药业智慧煎煮中心也已与国内数十家医院达成合作,医生只需线上开方、审方,并一键传至智慧煎煮中心,工作人员即可依方抓药、煎药,次日就能将药送至患者手中。

当年华佗在亳州的一方药圃,亳州人至今津津乐道。在他们看来,那是华佗给亳州留下的中医药文化和产业的原始基地。从一方药圃到如今的120多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从一只蛇皮袋闯天下到拥有每天客流量达6万人的中药材交易市场,从摆摊经营到如今“千家药企”,古老的中医药一次次在亳州焕发生机。

走进亳药集团兴禾公司组培繁育中心无菌操作车间,记者看到生产人员正小心翼翼地对半夏、亳菊等种苗进行接种。“中药材在种植过程中,易受土壤、气候等因素影响,且药农往往自繁自用,导致种苗的抗逆、抗病等能力不断下降。”公司研发人员周雪娟说,通过组培技术可以实现种苗提纯复壮与脱毒快繁,恢复原有的优良品种特性,长出来的中药材品质好、产量大、效益高。

目前,该公司已建立30余种中药材组培快繁技术体系,每年可扩繁良种逾2亿株,为古老的中医药插上了“指数级”发展的翅膀。

坚守中医药文化根脉

漫步在亳州街头,无论是花戏楼还是华祖庵,无不诉说着这座城与中医药悠久绵长的缘分。

今年1月,升级改造的华佗百草园景区重新开放,众多市民纷纷前往打卡。进入景区大门,只见“神医广场”中央矗立着头顶方巾、腰系药葫芦的华佗石雕像。景区内共设7座桥,每座桥的名字都与中医药有关。济世桥代表华佗医者仁心、悬壶济世。半夏桥,指的是一味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功效的中药半夏……每年9月9日,亳州还会隆重举行华佗祭祀典礼。

传承中医药文化,老字号功不可没。在亳州北关历史街区,承庆堂、养化堂、恒方堂等中医药老字号内挤满了前来体验的游客。“我们的膏药不需要加热即可敷用,而且透气性好、无残留、吸收快,深受大家喜爱。”承庆堂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承庆堂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创新研发了一整套标准化膏剂制作技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让更多人用上了好膏药。

当传统中医药文化遇见人工智能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在亳州养生会客厅,除了云看病,在这里还可以体验到“中医虚拟现实(VR)五音疗法+五禽戏”、免费煎药、品尝药膳等。“我们定期邀请中医专家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拔罐、刮痧、艾灸等项目,让大家在体验中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亳州养生会客厅运营负责人郑玉洁介绍。

截至目前,亳州已有市级及以上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25项,其中省级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3项。还有亳州芍药传说、华佗五禽戏、九制黄精古法炮制技艺等各类与中医药文化相关的非遗项目20余项。

“依托丰富的中医药文化资源,亳州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生态保护,加大中医药保护重点载体和平台建设,已建成亳州博物馆、华佗中医药博物馆、亳州数字非遗馆等,修缮保护了花戏楼、华祖庵、北关历史街区等与中医药文化关联性强的文物古迹,让人们更了解亳州中医药文化历史,更理解亳州中医药文化内涵。”亳州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张秀忠表示。

家住花戏楼附近的居民姜卫东,对这种变化感受最为直接。“花戏楼在全国名气很大,但藏在老街巷中,交通不便,外地游客很少。从2017年开始,花戏楼每天都像赶庙会,那个人多的哟!”姜卫东的家就在巷口,他开了一家小卖部。“以前花戏楼有说头,也有看头,就是没有赚头。现在每天一辆接一辆的大客车带着外地游客来亳州旅游,体验中医药文化,现在俺这里就是‘聚宝盆’呢!”姜卫东高兴地说。

以传承创新擦亮金字招牌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与华佗百草园景区相邻的亳药花海休闲观光大世界同样游人如织。该景区总占地面积近15万亩,集亳芍、牡丹、亳菊、板蓝根、蒲公英等药花种植、展览、观光休闲为一体,是全国最大的中医药花海景观。

炫目的花海中,时常可以见到练习五禽戏的人们,这不仅是华佗给亳州留下的财富,也是今天亳州一张亮丽的名片。

中医药“火”起来的“流量密码”何在?“所谓的‘流量密码’,就是传承创新。”王林说,除了人气爆棚的旅游景点,2022年成交2.12亿单的花草茶也是佐证之一。

回顾亳州花草茶产业发展之路,卖出亳州第一杯花草茶的亳州市花草茶行业商会会长张西军感受颇深。

1995年,从“中医给自己开的润嗓药方”中得到启发的药材栈老板张西军,在亳州创办了全市第一家花草茶企业。“产品上市短短三个月,不仅收回了成本,还净赚了十几万元。”张西军至今清楚地记得那款名为贡菊冰茶的花草茶配方。

此后,从贡菊冰茶到百花草茶、八宝茶……其他药商也纷纷跟进,迅速推出不同的花草茶产品。借助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资源,亳州花草茶产业这个“萌芽”一破土,便快速成长。

目前,亳州全市共有花草茶企业932家,从业人员超10万人,年产值100多亿元。在亳州各大景区,清肺止咳茶、理气健脾茶、健胃消食茶、健身去油茶、补气清热茶等养生饮品成了游客新宠,“轻养生”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茯苓荷花酥、华佗十全汤、当归羊肉、曹操鱼头……吃药膳,也成了必须来亳州的理由之一。

为了让亳州药膳“拿手菜”走向全国各地,近年来,亳州抢抓预制菜新风口,加快药膳预制菜产业发展,目前年产值已突破50亿元。

“这台全自动给袋式真空包装机,是目前市面上最先进的真空包装机,一天可以包装四万袋药膳牛肉。”位于亳州市谯城区十八里工业园区的谯郡府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葛峰向记者介绍。从2015年开始从事药膳预制菜生产以来,该公司已开发出30多道药膳预制菜,在市场上大受欢迎。

“皖北人对馒头情有独钟,因此我们从养生馒头做起,让馒头通过预制菜真空包装送到全国各地的餐桌。”亳食记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高睦麟介绍,该公司生产的养生馒头造型美观,而且加入了薏米、山药等,广受食客好评,2022年销售额达3000万元。

为推动药膳预制菜标准化,亳州还制定发布了药膳参杞牛肉、药膳麻椒鸡、药膳芍花鸡等3项团体标准。与此同时,亳州不断加大药膳烹饪技能培训力度,为群众铺平就业创业道路,目前已开展药膳烹饪培训班20多期,1000多人因此受益。

习五禽、食药膳、沐药泉、饮屠苏……不断擦亮养生金字招牌的亳州,正在打造康养文旅新高地。在亳州,古老的中医药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数说

近年来,亳州市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120万亩,中药材种植业产值42.6亿元,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之一。

亳州已有市级及以上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25项,其中省级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3项,另还有华佗五禽戏等与中医药文化相关的非遗项目20余项。

截至2023年9月,亳州市中医床位达到4970张,中医类执业医师2348人,中药师231人。

《光明日报》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