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盐碱地今朝满塘“鲜”
昔日盐碱地 今朝满塘“鲜”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探索盐碱地利用新路子
光明日报记者 赵明昊 靳 昊 孙金行 光明日报通讯员 王梦琳
清晨,夜晚的寒气还未完全消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十六团新开岭镇的青蟹养殖基地旁就围满了人。随着一声令下,捕捞工作正式开始。工人们熟练地捞起蟹笼,一笼笼肥美的青蟹被拉上了岸。
青背白肚、金爪绯钳……过去,只能在沿海养殖的海蟹珍品,如今在沙海腹地、盐碱水里长成了拳头大小,“沙漠青蟹”着实令人惊叹不已。
阿拉尔市地处沙漠边缘,土地盐碱化严重,为了保持土壤酸碱平衡,每年需要从塔里木河南岸团镇排放河水进行压碱。盐碱侵蚀之处,寸草难生,有顺口溜称“风吹白粉起,不长豆和粮”。研究人员发现,新疆盐碱地的水质与海水接近。
“以海水矿物质比例为参照,添加微量元素和益生菌,就能实现‘人工造海’,形成适宜养殖‘海鲜’的环境。”浙江援疆科技特派团成员、宁波大学教授王欢介绍。
去年9月以来,浙江先后组织来自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高校院所不同技术领域的科技特派员来新疆开展科技帮扶,通过“一人一企一业”“一团一中心一特色链”模式,为当地产业发展注入科技创新生产力。
阿拉尔市十四团的天鹅湖水产养殖基地,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内陆盐碱水域绿洲渔业模式示范项目”的核心示范点,也是援疆科技特派员对口援助点之一。
“根据盐碱地的特质,每天对水质进行监测并且进行水质调控,补充离子肥和菌藻等蟹苗生长所需元素,可确保水质在可控范围内满足青蟹生长需求。”王欢介绍,新开岭镇的青蟹养殖基地,就是经“人工造海”,从盐碱水变成了高效养殖青蟹的活水。
看到了盐碱水养殖“海鲜”的希望,一批企业纷至沓来。去年11月,在浙江台州市援疆指挥部的牵线下,三门县农创客发展联合会与阿拉尔市十六团签订了“盐碱水养殖青蟹产业项目”。
随后,新疆三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阿拉尔市成立,该公司与阿拉尔长鑫渔业有限公司和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共同研究推广盐碱水试养青蟹、花甲等综合立体养殖,项目示范总面积达百余亩。
“今年9月底,盐碱水养殖8万只青蟹试点获得成功,打破了青蟹只能在沿海养殖的局限,为下一步开发盐碱地‘海鲜疆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今年将首批开发400亩鱼塘,在2025年养殖青蟹。”新疆三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军说。
过去,盐碱地上种地收成少,撂荒后就会形成沼泽,杂草丛生。而今,阿拉尔市将“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的盐碱咸水变成养殖活水的同时,还有了意外收获。
“在盐碱水中养殖,周边盐碱地的土壤盐分也会淋溶到鱼塘之中,耕作层的土壤盐分由1.4%降至0.6%,以盐生植物为媒介、盐碱地为载体,可大力发展咸水产业。”台州市援疆指挥部产业组副组长汪昱丞介绍,养殖后的盐碱水还将通过塔里木河干流生态综合治理项目,灌入毗邻沙漠20000余亩的人造灌木林中,实现盐碱水变废为宝。
“通过试点撬动,助力团镇探索新型水产养殖模式,发展碱水鱼虾养殖等特色项目,让‘治碱’变为‘用碱’,在盐碱地上探索产业新路子。”汪昱丞说。
《光明日报》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