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辗转求医到自力更生,一名强直患者的救赎之路
“以前打一针生物制剂要8000块,比黄金还贵;现在有了强直性脊柱炎健康乡村项目的支持,花费减少了就能坚持治疗。”安徽阜阳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李海,用最朴素的语言道出了医疗公益行动带来的人生转折。
从十六岁确诊后的辗转求医,到如今靠跑外卖自力更生,他的故事背后,是国家强直性脊柱炎健康乡村项目五年来改写的无数乡村患者的命运轨迹。
2019年,由国家乡村振兴局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共同发起,中国乡村发展志愿服务促进会与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联合执行,三生国健药业公益支持的强直性脊柱炎健康乡村项目正式启动。
安徽省阜阳市中铁阜阳医院风湿免疫科田洪坤
安徽省阜阳市中铁阜阳医院风湿免疫科田洪坤见证了强直性脊柱炎健康乡村项目带来的变革。“我们科室2013年成立时,农村患者要么负担不起治疗费,要么把止痛当治病。”他回忆道,该项目落地后,医院通过20余场筛查义诊,在颍东区12个乡镇发现了五六百名疑似患者,其中100余人已进入规范治疗体系。
田洪坤在临床中发现,农村强直患者的治疗困境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压力导致的治疗中断;二是健康认知不足引发的依从性差。“很多患者在村卫生室拿点止痛药或激素应付,不知道这个病会逐渐侵蚀脊柱,最终导致残疾。”
强直性脊柱炎健康乡村项目实施后显著改善了这种状况。通过专项补助减轻经济负担、定期随访强化健康宣教等一系列举措,极大地提升了患者的疾病认知和依从性,这使得中铁阜阳医院的诊疗模式从单纯治病转向“治疗+管理”的综合服务。其中患者李海就是受益者之一,他坦言:“以前擅自停药导致复发,现在才明白按时复查、坚持用药的重要性。”
更令人欣慰的是,李海在接受科普后,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疾病认知得到了显著提升,根据医生讲解的“炎性腰背痛”特征,发现母亲也有类似症状,经检查果然确诊。“这正是强直性脊柱炎健康乡村项目的价值所在——让患者成为疾病防治的参与者,实现早发现、早治疗。”田洪坤说。
五年来,李海式的转变正在全国乡村不断上演:从疼痛难忍到正常劳作,从因病致贫到重拾希望。该项目通过建立标准化筛查流程、规范化诊疗方案和可持续保障机制,不仅治愈个体病痛,更探索出一套可复制的慢性病防治模式。
在阜阳,该项目实施后患者治疗积极性提升。“以前看着患者因费用而放弃治疗,我们既无奈又心疼。”田洪坤感慨道,“现在患者负担轻了,对疾病的认识深了,治疗效果自然好。作为医生,能见证他们重获劳动能力,特别有成就感。”
正如患者李海在采访中反复强调的:“一定要听医生的话,按时治疗别停药。”这句朴素的叮嘱,既是他用亲身经历换来的感悟,也是万千患者走向康复的共同路径。
关爱强直,一起行动。当医疗公益与制度保障形成合力,更多像李海这样的患者,终将在重生之路上迈出更坚定的步伐。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猜你喜欢
精彩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