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数据:小吃快餐近一年内新开店近50万家,同期有40万家店倒闭
即使最近关于餐饮行业的讨论和质疑不断,餐饮这个拥挤的赛道,创业者们仍在一波波涌入。一波人闭店的同时,更多的新店开了起来。
浙商证券近日发布的《餐饮行业2024年半年度业绩综述报告》中提到,2024年1-6月餐饮企业注册量始终高于注销、吊销量,门店供给持续上升,行业竞争持续白热化进一步促进形成了上半年餐饮整体行业的弱复苏。
从细分赛道上看,小吃快餐领域竞争最为激烈。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8日的数据显示,近一年内快餐品类净增长为74466家。相比近一年内超49万家新开店数量,近一年内超40万家快餐店阵亡。
另据红餐智库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7月,全国餐饮景气指数录得117.4,较前一期的111.3有所上升。如果仔细分析,因区域、类型、渠道主阵地的不同,餐饮行业发展状况正走向分化,来到了变革的路口。
不过,餐饮大盘仍然稳定。在出行增多等因素带动下,8月全国餐饮收入增长3.3%,比上个月回升0.3个百分点,也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的增速。再观市场,虽然多家品牌面临冲击,仍有餐饮企业业绩在逆势上涨,比如海底捞、达势股份、百胜中国。
市场已近饱和
小吃快餐赛道供大于求
2024年,餐饮业竞争态势空前激烈,呈现出复杂、多层次的格局,头部品牌持续探索新兴增长点,新锐品牌则纷至沓来。
根据天眼查数据,今年上半年,国内餐饮相关企业新注册量达到134.7万家,注销、吊销量达到105.6万家。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注销、吊销的餐饮企业数量,已经接近去年全年之和。这说明虽然餐饮行业竞争激烈,行业供给仍持续增加。
极海数据统计,美国餐饮门店数量不到65万家,这也意味着,国内仅半年时间新增的餐饮企业数量,已经超过了美国全部餐饮门店数的两倍。
其中,小吃快餐赛道又因为成本、门槛相对较低,成为餐饮创业的热门区。窄门餐眼显示,截止到2024年4月8日,近一年内,快餐品类净增长为74466家。但与超49万家的近一年内新开店数量相比,意味着近一年内超40万家快餐店阵亡。作为创业热土,小吃快餐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三高”赛道——高增长、高开店率、高闭店率。
一些品牌仍在疯狂扩张。以新茶饮为例,连锁门店监测平台极海品牌监测的数据显示,近90天,蜜雪冰城关闭门店241家,新开门店2339家,开店数远大于关店数;茶百道虽然关店286家,在新茶饮品牌中处于较高水平,但它同时新开了594家,净增308家。
从多开店转向开好店,意味着餐饮行业的经营门槛提高了。那些粗放式经营、盲目收智商税、商品和价格不匹配的餐饮门店,很难再存活下去。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餐饮行业进入调整和转型期,入局者激增,接下来竞争会更激烈,缺乏竞争力的餐饮企业会被加速淘汰,因此,呼吁大家谨慎入局。
餐饮小白卷入
价格战“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近年来,餐饮创业成为年轻人辞职转型热门赛道,但零经验的无序经营也让行业成为更加残酷的淘汰赛。
首先,是低成本小品牌的门店难以承受房租压力。据《2023年中国餐饮年度报告》,房租、人力、食材这三项支出基本占到了商家总成本的70-75%,再扣去税费、固定资产折旧与其他损耗,利润率通常只有5-10%。其中,房租是最大成本,不少店的房租甚至占到了月营业额的30%-40%。
除了房租,可能还有装修费、转让费、茶水费等等,还没开店,不算房租、装修的情况,都有可能已经投入了10万元。这使得许多创业者发出“赚的钱都交给房东”的感慨。
其次,餐饮领域正掀起一股低价内卷,小吃快餐的“价格战”也打得轰轰烈烈。
9.9元的咖啡、6元的奶茶、3元的早餐、肯德基的“疯狂星期四”......价格内卷逐渐极端。老乡鸡在6月份喊出了“价格回到2008”的口号,7月份陈记顺和就紧随其后做出了“价格回到10年前”的决定。
在商业地产资深操盘者李懋看来,“价格内卷,卷死同行,也卷死自己。”
事实上,降价虽然能短暂收割一波流量,但这种引流方式却无法长久持续。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房租不变甚至增加后,产品价格下降,意味着利润空间被压缩,不仅小白和个体经营者无力应对,餐饮企业也难以承受长期的损失。
南城香创始人汪国玉表示,“我们今年是一边开店,一边关店。今年上半年流水不少,但是‘光打雷不下雨’,利润在下降。”
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提到,价格战难免会导致企业利润率出现下滑,某种程度上也是行业洗牌的过程,“不过,从长远来看,餐饮消费的红利还是客观存在。”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口径,今年8月全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3.3%,仍是拉动消费的主力。1~7月,江西省限额以上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2.1%,上半年四川、云南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1%、11.5%,河南、山东、福建等省份也实现了明显增长。各地数据也意味着,当下的餐饮行业危与机共存。
在大盘稳定的前提下,餐饮业的面貌正在重塑。红利期消退之后,餐饮从业者需要紧跟市场变化、不断创新求变,在浪潮中抓紧桅杆。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