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线虫入侵植物的“间谍战术”曝光
记者24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获悉,该所作物线虫与细菌病害监测与防控团队日前在国际期刊《新植物学家》发表的最新成果,首次揭示了一种寄生在植物根部的微小生物——甜菜孢囊线虫的“间谍战术”:它们分泌的特殊蛋白,被称为“效应蛋白”,类似...
2025-06-30 08:16 -
青藏高原1∶50万草地植被图发布
青藏高原草地植被从未如此清晰!记者6月23日获悉,青藏高原草地植被图学术研讨会日前举行,《青藏高原草地植被群系图》在会上正式发布。该植被图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王艳芬教授领导的团队绘制,主要基于野外调查数据和多源遥感数据,是我国首张青藏高原1∶5...
2025-06-30 07:34 -
“彻底改变对宇宙的认知”鲁宾天文台公布首批图像
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能源部支持的薇拉·C·鲁宾天文台,首次捕捉到的太空景象呈现出一场由恒星“托儿所”及邻近星系的密集星团构成的粉蓝视觉盛宴。在数百万遥远的恒星和星系中,有数千颗此前未知的小行星在太阳系周围疾驰。 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
2025-06-30 06:26 -
新高考报志愿不用愁!择校选专业,上华为浏览器小艺高考Agent
目前,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实行了“新高考”模式,填报志愿方式较以往发生了很大改变,新高考普遍需要填写几十个志愿,选考科目要求不同、专业组填报限制也不一样,填报难度呈几何级数上升,考生和家长们需要有很强的信息检索能力应对。在这个关键时期,华为...
2025-06-30 05:52 -
游戏企业ESG进化论:数字科技重塑公益新生态
2021年,一个名叫“短鼻家族”的野生亚洲象群在云南开启了一场北移南归的“组团旅行”。大象一路前行,人类一路守护,观众一路追象,此后,大象国际传播论坛应运而生。 四年后,数百万玩家的游戏界面,成为守护力量的新阵地。近日,闽企网龙网络公司旗...
2025-06-30 04:53 -
推出“AI版Office”OpenAI抢微软蛋糕
据媒体6月25日报道,OpenAI正在研发一款集文档协作与即时通讯功能于一体的办公套件,该套件可与谷歌Workspace和微软Office相匹敌。 据知情人士透露,上述套件将在ChatGPT中支持多人实时编辑文档、内嵌聊天窗口,甚至支持会...
2025-06-30 01:50 -
宇树科技王兴兴:公司目前员工约一千人,年度营收超十亿元
6月26日,在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现场,宇树科技首席执行官王兴兴表示,公司近年来发展迅速,得益于市场对具身智能行业的关注。机器人领域已经变成全球除AI以外最瞩目的行业,这是推动公司发展最根本的原因。 此外,王兴兴还指出,公司所在的城市提供了...
2025-06-29 18:34 -
3.77万亿美元!英伟达市值重回全球第一,黄仁勋:机器人是下一个机会
AI芯片龙头英伟达举办年度股东大会,公司股价创下新高。 当地时间6月25日,英伟达CEO黄仁勋在股东大会上向投资者保证,公司产品的需求依然强劲,计算机行业刚开始大规模的AI基础设施升级。他还表示,除了AI之外,机器人技术将是公司最具发展潜...
2025-06-29 18:30 -
腾讯携手亚投行,共推自然金融新未来
6月25日,腾讯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亚投行第十届理事会年会期间,共同签署《自然金融倡议》合作意向书,标志着双方在自然金融领域迈入深度合作新阶段。 此次合作旨在响应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碳中和目标,共同推动中国低碳转型及生态文明建设,助力...
2025-06-29 18:27 -
无线畅连遥控随拍——索尼发布无线蓝牙拍摄手柄GP-VPT3和无线蓝牙遥控
索尼集团信息2025年6月26日,索尼有限公司发布新一代无线蓝牙拍摄手柄GP-VPT3和无线蓝牙遥控器RMT-VP2。GP-VPT3采用无线蓝牙技术,可与索尼微单和ZV系列相机实现原厂系统稳定连接,快速响应。通过手柄中的可拆装无线蓝牙遥控器...
2025-06-29 17:47 -
转译、交互与转化——科普展览的生成性科学传播
??根据国际博物馆协会的定义,博物馆是为了教育和研究而存在的。作为博物馆领域中最年轻的一代,科学博物馆通过科学传播实现了非正式公众科学教育的目标。科普展品/展览是科学博物馆的核心部分,它们通过模拟和再现科学/技术实践,为观众创造了一种具身化...
2025-06-29 16:59 -
首批广州“城市合伙人”发布:趣丸科技用AI赋能城市与广州共同奋斗
第十五届全运会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办赛事就是办城市”,历史契机当前,广州创新推出“城市合伙人”计划,向全球征集“奋斗共同体”,面向全球征集“战略合作伙伴”“超级合伙人”“城市梦想家”和“城市推广大使”等四类“城市合伙人”。6月25日...
2025-06-29 16:10 -
我在北京做科普|扎根植物世界二十载:科普工作如何“生态育人”
在国家植物园科普馆,有这样一位致力于传播植物知识的引路人。从一株盛放的兰花到多彩的大自然,她将植物园广阔的生态空间转化为天然科普课堂。跟随国家植物园科普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陈红岩探寻扎根植物世界二十余年的历程,听她讲述与植物园的深厚情缘以及...
2025-06-29 15:27 -
我在北京做科普|在实验室内外,辛勤培育“科学的火种”
在科普教育的广阔天地中,有这样一位深耕者,他将实验室的“高冷”科研转化为大众触手可及的科学趣味,在科普育人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他就是北京科技大学自然科学基础实验中心的孙明明老师,一位在科学教育领域坚守十余载的“追光者”和“播种者”。 科普实...
2025-06-29 14:42 -
超大空间XR科幻体验展“ProjectX:星际友好计划”在中国科学技术馆
??6月28日,由中国科学技术馆等主办的《ProjectX:星际友好计划》航天科幻XR大空间体验展在中国科学技术馆一层短期展厅正式开幕。展览围绕原创航天科幻IP打造,融合实景构建、互动剧情与虚拟现实技术,呈现超大空间、多区沉浸式体验格局,为...
2025-06-29 13:47 -
我在北京做科普|为公众做“翻译”:探索科技史传播的更多可能
自投身科学传播工作以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科学普及主管闫星汝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科技史研究成果突破学术圈层,成为公众可感知的文明记忆?作为所里年轻的科学传播负责人,闫星汝带领团队把艰深的科技史“翻译”成说唱、盲盒、综艺,让古籍...
2025-06-29 12:58 -
我在北京做科普丨让科普之光点亮浩瀚星河
自2016年从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硕士毕业以来,杨冰的职业轨迹始终与星辰相伴,加入北京天文馆后,先后在展览设计部、展览教育部、公共服务部从事天文科普内容策划与实施工作。如今,她致力于推动国际与区域天文业务交流合作,值此“5·30全国科技工作者...
2025-06-29 11:45 -
我在北京做科普|让空天信息科技“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让前沿科研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科普工作的重要命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项目主管刘松川,长期致力于推动科研资源向科普转化。他满怀激情地分享道:“利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可以让晦涩难懂的科...
2025-06-29 11:01 -
我在北京做科普|带着“放大镜”,探秘地质与科普的世界
许多科技工作者亦是科普队伍的一员,他们将科学的魅力展现给广大公众,让科学的种子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蝌蚪五线谱特别策划《我在北京做科普》系列内容,邀请嘉宾分享科普工作的故事和经验。本期,我们邀请到了北京大学地质博物馆周敏老师,一起来听听她的...
2025-06-29 10:14 -
600余场活动来袭,2025年北京科学中心暑期活动拉开帷幕
6月27日,记者从北京市科协获悉,北京科学中心“快乐暑期、科海扬帆”活动正式启动,将推出21项600余场沉浸式科学教育活动。 ??基于“生命、生活、生存”常设展览、科技中轴、科学再发现、科学家精神等主题展览展示资源,“北科”品牌系列活动齐...
2025-06-29 09:36 -
我在北京做科普|在星辰与孩童之间架一座桥
许多科技工作者亦是科普队伍的一员,他们将科学的魅力展现给广大公众,让科学的种子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蝌蚪五线谱特别策划《我在北京做科普》系列内容,邀请嘉宾分享科普工作的故事和经验。本期,我们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刘勇,一起...
2025-06-29 08:56 -
夸克“暖芒计划”走进贵州石阡为乡村考生志愿填报送上专家辅导
6月26日,2025全国高考志愿填报全面启动。新华社新媒体中心联合阿里巴巴夸克举办“暖芒计划”公益活动,邀请资深志愿专家走进贵州石阡中学,为500多位乡村考生和家长送上免费的志愿辅导、咨询服务和填报辅助工具。 “高考是年轻人能够走出大山非...
2025-06-29 08:10 -
我在北京做科普|科普也是很时髦的职业:研究所里全职科普
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正负电子对撞机的低鸣声与键盘敲击声交织成独特的科研韵律。党蕾,理论物理博士,一位自称潜伏在研究所的科普菜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深奥的科学理论,用生动有趣的实验展示科学的魅力,用无尽的热情搭建起科学与公众之间的桥...
2025-06-29 07:32 -
国网浙江信通公司发布自主研发的代码审核智能体“酷德”实现电网代码“秒级诊
“如何用一行代码优化一座城市的能耗?” 这个看起来似乎难以联系的两件事,此时却正在杭州这片创新热土时空交汇,问题正在解决。AI技术发展风起云涌,推动数字化新质生产力蝶变升华,一行行代码的“小”优化正撬动新型能源体系的“大”发展。 在6月...
2025-06-29 06:40 -
倒计时1天|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将走进西藏农牧学院
??为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6月28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宣讲报告会将在西藏农牧学院举行。 ??本次宣讲报告会邀请到水稻种质资源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崖州湾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
2025-06-29 05:50 -
给蝗虫群聚装上“智能刹车”
蝗虫群聚是蝗灾暴发的核心因素。这些农业害虫为何会“集结”?202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康乐团队发现,蝗虫的群聚依赖于一种化学信号——信息素4-乙烯基苯甲醚。但是,这种化学信号是如何合成的尚不清楚。 现在,康乐团队...
2025-06-29 04:31 -
世界肺功能日你的肺,可能正在“窒息式加班”?
你有没有想过,每天和你朝夕相处的肺,其实是个“卷王”?它每天要呼吸2万多次,吸入1万升空气,过滤各种“有害物质”——从雾霾到二手烟,从厨房油烟到隐形的过敏原,全靠气管内纤毛以16到40赫兹的频率摆动清理杂质。 但肺功能在20-25岁达到巅...
2025-06-29 01:47 -
饿了么骑手送餐中救下独居老人老年助餐服务为居家养老增添安全感
今年2月以来,上海市闵行区民政局与饿了么开展老年助餐服务创新合作,为高龄、独居的老人提供每日送餐上门服务。该模式除了解决老人的用餐痛点问题,也构建起针对独居老人的每日探望关怀网络。6月20日,饿了么蓝骑士刘壮壮在送餐过程中发现异常后,及时与...
2025-06-28 22:30 -
观测太阳,多了一双“慧眼”
太阳,这颗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源源不断地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然而,这颗演化了46亿年的星球,还存有诸多未解之谜,静待人类探索。 如今,人类对太阳的观测仰望,又多了一双“慧眼”。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
2025-06-28 22:26 -
首个专注“三医”协同的垂类大模型发布
??6月28日,由国新健康打造的首个专注“三医”协同的“智能决策中枢”——“天枢?三医”大模型与“灵犀”智能体开发平台发布,开启医疗健康业务数智化升级新征程。 ??在“人工智能+”行动部署牵引下,国新健康全面开启“数智创新”战略升级,依托...
2025-06-28 22:23
精彩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