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家揭示“蜂源纳米水凝胶”可替代抗生素,促进细菌感染伤口修复
??在全球细菌耐药性不断攀升、慢性创面难以治愈的背景下,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蜂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聚焦“天然蜂产物+先进材料”的跨学科融合,成功研发出一种具备抗菌、抗炎、抗氧化、促愈合多重功效的新型纳米水凝胶。这一成果于2025年...
2025-08-04 09:05 -
抓住三伏黄金期,这些“冬病”适合夏季治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7月15日召开的健康中国中医药健康促进主题发布会之“冬病夏治与夏季养生”专题发布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与少数民族医药司副司长欧阳波表示,今年三伏天从7月20日入伏,到8月18日出伏,共30天。这一时期是全年气...
2025-08-04 08:31 -
新疆棉田如何续写传奇?科技是关键“密码”
??当全球棉花产业格局加速重构,中国如何以科技为笔,在新疆的棉田里续写“白金传奇”?智慧农场、超高产品种选育、绿色种植,如何破解单产、成本与生态的多重挑战? ??今天,我们对话新疆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李雪源,看科技创新如何助力棉花高质量发展。...
2025-08-04 08:04 -
市场份额已连续多季跌出行业前五荣耀亟须一个爆款
这是荣耀在短短半个月时间内举行的第二场手机新品发布会。节奏之密集,行业内并不多见。然而,热闹的发布会背后,荣耀的市场表现却难言乐观。市场份额已连续多季跌出行业前五,沦为“其他”。与月初发布的旗舰折叠屏手机对比,新亮相的这款中端产品从各个角度...
2025-08-04 07:23 -
深海采矿与环境保护关键技术专题论坛在京举办
7月13日,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深海采矿与环境保护关键技术”专题论坛在京举办。本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承办。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党委书记、理事长何满潮院士出席。来自长沙矿冶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自然资源...
2025-08-04 07:00 -
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聚焦原子级制造的科学与技术
7月14日,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原子级制造的科学与技术专题论坛在京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承办。论坛聚焦原子级制造等前沿非共识议题,深入探讨其科学理论和关键技术难题,并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与创新思路,来自...
2025-08-04 05:53 -
林俊杰自曝心脏问题“心跳乱了节奏”有哪些健康信号?
“就算心跳乱了节奏,也会继续努力。”7月13日,林俊杰在演唱会上坦然说出自己去年4月被诊断心脏出了问题,每天靠药物控制,这句带着坚持的话让无数人为之动容,也让公众对心脏健康这一话题愈发关注。 很多人可能觉得“心跳乱了节奏”只是偶尔的小问题...
2025-08-04 04:49 -
“万里穿针”成熟可靠
“不是五点半才‘发货’吗?这么快就到了!”一位网友的惊叹,引发了《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消息评论区的热烈讨论。 7月15日8时52分,天舟九号货运飞船成功与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实现精准交会对接,随后转入组合体飞行段...
2025-08-04 03:50 -
征途虽远,行则将至
时隔8个月,中国空间站再次迎来货运飞船的到访。 7月15日5时34分,长征七号遥十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顺利将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以下简称“天舟九号”)送入中国空间站。约10分钟后,天舟九号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之后飞船...
2025-08-04 01:51 -
防空“训练师”云影-550T,一探究竟!
??不同的靶机有着不同的战术技术需求。云影-550T靶机专为模拟隐形战机设计,采用飞翼式气动布局,拥有全向隐身能力,雷达反射截面小,不易被探测和命中,机动性良好。它不仅作为训练靶机使用,还能帮助雷达兵熟悉隐身目标特性,有效提升防空与雷达兵部...
2025-08-03 16:47 -
被选为高超防御项目载具的AIM-174B是一种什么导弹?
??据相关网站6月下旬报道,美国导弹防御局已经选定使用AIM-174B“快枪手”远程空空导弹搭载新开发的“广域效应”战斗部,以作为“高超音速导弹防御”的关键载具。 ??美海军防空反导的主力武器 ??AIM-174B导弹其实就是空射型“标...
2025-08-03 16:23 -
“机械蜂鸟”诞生记
近日,在“新天工开物——科技成就发布会”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江浩团队带来的仿蜂鸟飞行器,吸引了众人的关注。 “北航微型可悬停扑翼飞行器研发团队以蜂鸟为原型研制出微型可悬停扑翼飞行器,其续航、抗风、耐撞等能力领先于国际同类...
2025-08-03 15:30 -
能效认证加持!三星GalaxyZFlip7ZFlip7FE迎续航耐用性双
7月9日,三星推出了GalaxyZFlip7和GalaxyZFlip7FE两款小折叠机型。经过三星对折叠屏产品的持续优化和升级,新品不但在功能体验上更加出众,同时也在续航和耐用性方面有着显著突破。据外媒报道,三星GalaxyZFlip7和G...
2025-08-03 15:10 -
呼和浩特:每年安排1.28亿元打造全国绿色算力与人工智能新高地
荣登“城市数字化转型百强榜”、建成投用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和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省际互联网总出口带宽达58.98T、数据安全防护能力位于全国前列......呼和浩特正全力打造全国绿色算力与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近年来,从国家...
2025-08-03 14:27 -
西气东输四线穿越千里古道抒写管道新篇
??穿过茫茫戈壁、极旱无人区以及绵延千里的丝路古道,西气东输四线,这条连接中亚和中国的能源大动脉,沿着新时代绿色能源丝绸之路自西奔向中部和东部地区。 ??国家管网集团建设项目管理公司坚持“打造平安管道、绿色管道、发展管道、友谊管道”,以西...
2025-08-03 13:53 -
中国畜禽的基因里,“沉睡”着多少珍宝?
今天人们吃猪肉 一般都更喜欢瘦肉多的 但你知道吗? 猪的胖瘦,不在于它是否爱运动 而是早就写在了它们的基因里 2005年,从清华毕业的蒋琳 带着对动物基因的好奇 远赴瑞典读博 她跟着导师寻找让猪更瘦的基因 最终发现: 国...
2025-08-03 13:10 -
黄仁勋身着唐装链博会演讲:中国开源AI是推动全球进步的催化剂
7月16日,第三届链博会在中国北京开幕。身着唐装的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参加开幕式,并发表主题演讲。他表示,中国的开源AI是推动全球进步的催化剂,而开源同样是保障AI安全的关键。AI引发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并为中国卓越的供应链生态系统带来...
2025-08-03 12:24 -
纳米AI多智能体蜂群上线,一句话生成大片
8月2日,360集团正式宣布纳米AI完成品牌焕新,升级为“多智能体蜂群”。这标志着纳米AI成为全球首个真正迈入L4级别的智能体系统,颠覆了以往智能体的工作范式——它实现了智能体从“单兵作战”到“群体协同”的物种级进化,成为AI生产力迈入“成...
2025-08-03 12:08 -
第三届链博会召开在即续写更多“共赢链”之约
以“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由中国贸促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将于7月在北京举行,这是链博会首次将举办时间提前至夏季。眼下,距离本届链博会开幕还有不到30天。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筹备情况。 中国贸促...
2025-08-03 11:26 -
第三届链博会开幕“新面孔”看好中国机遇
7月16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拉开大幕。本届链博会主题为“链接世界、共创未来”,设置“六链一展区”,将举办形式多样的会议活动以及趣味互动体验。 本届链博会上,既有很多连续三届参展的铁杆老朋友,也有2...
2025-08-03 11:01 -
线下10城联动、线上知识竞答,T3出行多措并举开展交通安全培训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交通安全防控能力,在第24个全国“安全生产月”期间,T3出行在成都、南京、重庆、广州、合肥、上海、武汉、长春、宁波、长沙10座城市,组织了一系列线下安全培训活动并举行线上安全知识有奖竞答,积极响应“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
2025-08-03 10:21 -
智元机器人21亿控股上纬新材“蛇吞象”式收购或影响资本市场生态
近日,机器人行业上演了一场资本大戏——成立仅两年的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宣布以21亿元对价收购科创板上市公司上纬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纬新材”)63.62%股权,实现了“蛇吞象”的反向收购。而截至7月16日收盘,上纬新材已连...
2025-08-03 09:40 -
翼伞的前世今生与未来之光
作者:孙青林?孙昊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
2025-08-03 09:03 -
人类何时开始大规模用火?
作者:赵德博 火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其存在可追溯至志留纪时期,它对植被的演化进程、动物的行为模式以及地表碳循环过程均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长达数亿年的岁月里,火的发生主要受到植被分布、温度变化和干湿状况等生物因素与气候因素的...
2025-08-03 08:36 -
AI的“察言观色”人机语言交互如何更有温度
作者:陈伟 当前,全球科技领域正掀起一场人机交互革命,多国科研力量正致力于让人工智能突破传统功能局限,赋予机器人情感识别与共情能力。在情感计算领域,2024年哥伦比亚大学华人学者开发的Emo机器人实现了微笑预判与实时模仿;日本软银集团于2...
2025-08-03 07:46 -
“中国天眼”再传好消息首次揭示温热原子云中的复杂丝状网络
星际气体云,作为恒星的“前身”,它的结构是什么样的?依托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以下简称“FAST”),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联合国内外科研机构,在一团星际气体云中,首次观测到了由超音速湍流主导的复杂丝状结构网络。这一...
2025-08-03 07:20 -
芯片材料迎来新突破有望让电子设备更快更省电
当我们用手机刷视频、用电脑处理复杂数据时,或许不会想到,支撑这些设备高速运转的芯片正面临“成长的烦恼”。作为芯片核心材料的硅,在尺寸不断缩小至纳米级后,性能提升开始遭遇物理极限。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刘开辉、电子学院研究员邱晨光、博士生...
2025-08-03 06:20 -
“智慧农网”助力农业提质增效
炎炎夏日,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杨庄镇的科百智慧农业产业园大棚内,80亩小姜正拔节生长。 “过去种姜靠经验,现在要看数据。”科百智慧农业产业园负责人谢斌介绍,园内布设着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土壤酸碱度等各类传感器,实时采集的数据通...
2025-08-03 04:53 -
支持科研人员勇闯“无人区”
建立非共识项目筛选机制,推进非共识项目研究,促进更多“从0到1”的创新突破,是我国科技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专家实名推荐的非共识项目筛选机制”,为开展非共识项目资助管理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行动遵循。 前不久...
2025-08-03 04:13 -
“三伏天”为何是一年最热的时候?
入伏后,无论南方还是北方,地表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近地层增温明显 7月20日入伏。俗话说,“热在三伏”,那么,“三伏天”为何是一年最热的时候? 从气象上分析,太阳光首先加热地面,地面再通过红外辐射、空气对流和水分蒸发把热量带...
2025-08-03 02:05
精彩推荐
